新闻资讯

NEWS

我国煤炭智能化行业发展背景、现状及前景分析


煤矿智能化获得了较为成熟的政策基础和规范指引

 

过去几十年间,我国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社会、经济、工业、民生和技术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持久而强大的支持。进入新时期,煤炭行业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煤炭智能化市场发展态势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双碳时代对煤矿生产的高效率、精细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机械式、半自动化式的方式难以实现精细管控、即时响应的需求,而数据智能化则恰好为实现精细化和高度自动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煤矿智能化因此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逐渐推进,使得智慧煤矿建设逐渐获得了较为成熟的政策基础和规范指引。2018年5月,国家标准《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34679-2017)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智能化矿山建设已开始真正落地。2019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明确将大力推动煤矿现场作业的少人化和无人化。

煤矿生产模式经历了纯人力、机械化、设备数字化的发展阶段,在政策引导下正步入全面智能时代,生产效率、管控精细度都有望实现明显提升。

我国煤矿智能化行业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智能化市场发展态势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技术迭代升级为煤矿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5G、边缘计算、工业物联网、GIS等技术的迭代升级,为实现高度数字化、一体化的智慧矿山软件平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进入2021年,5G技术已经广泛向各个场景渗透,包括交通、安防、医院、教育、电力、车联网、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相关配套技术群、产业链、行业标准也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验证,从而开始向更复杂、要求更高的工业生产领域渗透,尤其是终端智能化、数字化得到充分发展。边缘计算的发展,使得智能终端得到有效的整体协同控制,降低后端数据负载压力同时确保了终端的即时响应。工业物联网技术群、GIS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则使得具体场景的流程、规格等复杂需求有了落地的可能。此外,迅猛发展的新技术还包括大数据高阶分析、智能装备、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正在不断颠覆煤炭行业,为煤矿智能化带来显著价值。

煤矿智能化相关技术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智能化市场发展态势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2023-2030年)

 

煤矿落后产能出清,头部集中化趋势加强,有利于煤矿智能化整体调控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截至2020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4700处以下,平均单井(矿)产能提高到110万吨/年以上。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年产120万吨以上大型煤矿1200处以上,产量占全国80%左右,其中,年产千万吨级煤矿52处,产能8.2亿吨/年;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数量、产能下降到1000处以下和1.1亿吨/年。前8家大型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的47.6%,亿吨级以上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43%;千万吨级以上企业煤炭产量30.0亿吨,占全国的77%。原煤产能头部集中趋势加强,客观上有助于行业政策及标准更有效的实施,有助于更加清晰有效的整体调控,有助于煤矿智能化规范化发展。

 

 

煤矿智能化行业现状及前景

 

得益于政策基础、技术创新、集中化趋势加强等多重保障,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目前正加速进行,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全国煤矿仅47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020年增至494个;已有采煤、钻锚、巡检等19种机器人在煤矿现场实施应用。2021年我国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数量进一步增长,达813个,增速为64.57%。根据《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到“十四五”末期,在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集中优势产能以保证全国煤炭总体产量不下降的情况下,将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左右,建成智能化生产煤矿数量将达1000处以上,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相对于全国煤矿巨大存量以及智慧煤矿智能开采、无人开采的要求而言,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智能化程度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目前智能矿山市场需求空间巨大,供给产能难以覆盖需求增长。目前已有生产型矿井单矿智能化改造升级费用约为1.49亿元至2.63亿元,新建型矿井单矿改造费用约为1.95亿元至3.85亿元,结合全国数千座煤矿的存量,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创造万亿级的广阔智能矿山领域市场。

转自鄂尔多斯国际煤博会公众号